初中语文调查报告范文篇一律的教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整个过程单一、枯燥,加上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语文课堂显得更加沉闷、无趣。整个课堂完全以老师为主体,学生不再是 教学活动中的积极参加者,而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客体。这样不仅束缚着青少年活跃的思想,使学生不动脑筋想问题,同时也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他们学习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为学生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可以很好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也有权利抵制这种教育。老师的教育和教材对于学生的进展来说,只是外固,真正猎取知识、得到进展还要靠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学生作为内因主动的学习不存在了,老师和教材再好的外因也将失去意义。语文老师的素养包括思想、文化、业务等素养。语文老师必须爱岗敬业、爱生乐教,有较强的教改意识,要善于思考和讨论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理论水平;要博览群书,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养;还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江苏省南通会议指出,语文老师必须做到四个“一”:会说一口普通话,做到正确、流畅;能写一手好字,做到法律规范、美观;会写一般文体的文章,做到内容实在、文字通顺;能背诵一定数量名篇佳作。这四个“一”,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做到,特别是青年老师。 另外,我发现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老师在课堂上会连续提问,但这些问题大多是很简单的是非问,或者选择问填空问、甚至是自问自答,虽然大部分学生都能踊跃回答或者说都能回答得上,但学生的回答显然都是很仓促,且习惯性地不加以深化思考而快速作答,而这些答案一般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这样课堂牢牢地控制在以老师为主体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制造性及问题的生成性都大大降低表面上学生积极参加了课堂,其实整个教学质量并不高。我认为,像课堂提问这样的情况,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而不是为了问问题而提问。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候有的同学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往往实行回避的态度,而有的同学间或会有一些充满灵气的回答,袒露出他们不一般的思维痕迹但通常情况下,老师都不够敏感,对学生的回答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或者不置可否??有的老师点评语言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