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 背景:在备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各民族中,居住在欧洲的犹太人几乎遭到灭顶之灾。当大战的尘埃终于落定之时,人们惊骇地发现有 600 万欧洲犹太人消失了,消失得就如风卷残云那样迅速。希特勒以谋划已久的步骤和最残酷的方式在4 年中屠杀了这些犹太人,使欧洲犹太人骤然减少了二分之一。荷兰作家布鲁马曾经说,战后德国人理解二战的关键不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柏林之战,而是在发现奥斯威辛集中营的那一刻。在奥斯威辛、特雷布林卡、达豪、布痕瓦尔德等纳粹集中营旧址,人们不难体会到纳粹的人性沦丧、穷凶极恶;而在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感动世界的《安妮日记》中,人们更可以看到蒙难者淌血的心灵。 镜头回放:安妮是个犹太少女,原来居住在德国,纳粹兴起后避难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1942 年 6 月 12 日她 13 岁生日时,收到一个日记本,遂开始写日记。同年 7 月 6 日,由于迫害犹太人的风声紧急,他们一家四口和另外四名犹太人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躲藏。1942 年 6 月 20 日,安妮在她日记的开头,这样描述道:“生活并非无忧无虑,在希特勒的反犹太法之下,我们在德国的亲戚都受尽苦难。经过了 1938 年几次屠杀以后,我的两个舅舅逃出德国,在北美洲找到安身的地方。年迈的祖母来和我们同住,来的时候 73 岁了。”“1940 年 5 月以后,好日子很少:先是战争,接着投降,然后德国人就到了这儿,犹太人开始有了麻烦。我们的自由被一连串的反犹太命令严格限制:命令规定犹太人身上要佩一颗黄星犹太人要交出脚踏车;犹太人禁止搭电车;犹太人不准坐车,连自己的车子也不能开;犹太人在下午三点到五点之间才能买东西;犹太人只能上犹太人开的理发店和美容院;犹太人晚上八点到早上六点禁止上街;犹太人禁止上歌剧院、电影院,任何娱乐都不准;犹太人禁止使用游泳池、网球场、曲棍球场或任何运动场;犹太人禁止划船;犹太人禁止参加任何公开的运动比赛;犹太人只能上犹太学校等等。这也不准,那也不准……” 密室的窗户有厚厚的窗帘,小心翼翼地掀开点缝隙,安妮“看见一长列一长列善良无辜的人,身边跟着哭哭啼啼的幼儿,一路走下去,队伍旁边一批人对他们吆喝作势,打得他们几乎倒地不起。没有人幸免。生了病的、上了年纪的、幼童、婴儿、怀孕的妇女,都被押去送死”。13 岁的她心怀一颗悲悯之心:“我们在这里,远离那些动乱,真是幸运。我们不必多想这种种苦难,然而还是担心我亲爱但无能为力的那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