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 数和运算的教学。2、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A 平行线和垂线 B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C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D 实际测量3、 量和计量的教学 4、 教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象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究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找倍数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悟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要向学生说明:在讨论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2、分散编排,减少术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重新讨论与整合,以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倍数和因数”知识内容多,概念多,安排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所以教材采纳分段学习的安排。本单元先学习倍数、因数、2、3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以及找质数、合数等知识。在第三单元中,将结合分数的约分、通分前,再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等知识。这样安排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前后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本册教材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如找倍数和找因数都在 100 以内。又如与原来教材的内容相比,减少了一些数学术语,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如教材没有呈现整除、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3、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究数的特征在认识 3 的倍数的特征时,经过了鼓舞学生猜想并尝试,观察 3 的倍数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验证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究数的特征。也可通过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 3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发现数的特征。如在探究 2、5 和 3 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 100 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 2、5 或 3 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又如在学习“找因数”、“找质数”时,都是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逐步发现规律,这与原有教材相比应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