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艺活动中培育小班幼儿制造力的实践讨论 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让幼儿真正地动手做了,他们的智慧之花才能绚丽多彩。纸艺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它以纸为材料,以“心”造像,以“意”變形。我园从小班孩子着手,尝试通过纸艺活动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并培育他们对色彩的感觉,在活动中,通过幼儿自己动手, 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意愿,培育他们的制造性,也对进展幼儿小肌肉、手指灵活性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在组织幼儿纸艺活动中仍普遍存在着一些现状:1.活动形式固定,大部分教学过程一般都分为这几个步骤: 观察——讲解示范——操作——评价,使幼儿离开了范例,不敢大胆尝试,更加缺乏灵活性、自主性和制造性。2.教育手法单调,无法体现教育的综合性,工具、材料、形式的局限,限制了幼儿的想象与创作,过于单独地划分剪纸这门艺术形式,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来开展幼儿艺术教育。3.缺乏正确评价。由于写实性差,对于那些离奇、荒诞、夸张、变形,甚至不合常理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这在无形之中就扼杀了幼儿的制造力。对于公认为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也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 针对上述出现的现象,我在开展幼儿纸艺教学过程中,从培育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入手,谈谈自己的一点对策。 一、呵护幼儿审美兴趣,确定纸艺活动主题与内容 1.追随幼儿兴趣 《纲要》提出了“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这样的教育观念。小班幼儿对周围一切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新奇感。它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如撕纸、剪纸、折纸、拼贴纸艺等多种装饰手段,做出简单但充满童趣的各种纸制工艺品。 幼儿纸艺范围宽阔,那怎样选择让幼儿喜爱、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多种手法表现出来才是考验老师的智慧。实践表明,日常开展的主题活动课程及季节中出现的产物是幼儿关注最多的,是最能引发他们创作热情的。 在活动中,老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一方面把握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地把预设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发幼儿主动地学习。 2.源于生活,接近自然 幼儿园的课程是属于幼儿的,那么,幼儿园课程该如何设计?杜威曾说过,“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幼儿要用自己的眼睛看东西,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头脑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