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进展与“闭关锁国”》太平中学 王善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清经济进展的表现;2.大量引种外来高产农作物;3.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进展;4.商品经济活跃;5.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6.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3.实物展示激趣法;4.引进乡土教材,以增强历史学习的亲切感和实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5~17 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进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进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进展,以致国力日衰,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动中国社会生产力的进展,它已经衰落了。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都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其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发达,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同时期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沟通,而更加落后于世界急剧进展的总趋势,种下了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而屡战屡败的恶因。所以从时代的进展要求和历史的进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进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育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联系明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日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教学思考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其处理重点:1.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进展与进步。难点:明清经济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失去了宽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教学资源与设计老师课前准备提示或建议实物资源1.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及爆米花、炸薯条、瓜子等小吃;2.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