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数学价值的实践活动如何创设有数学价值的实践活动 一、让课堂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思维起飞的乐园 课堂实践活动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1.操作型实践活动是为解决某一抽象的知识点,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化难为易的一种形式。如在教学“数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小棒的圆片、拨数位顺序表的珠子等大量的具体学具的操作过程抽象出数的概念。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态度的形成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猎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如学习了几何图形之后,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设计出漂亮的图案,装饰自己的教室、房间。孩子们边画边想,这样不但巩固了几何图形的画法,还培育了数学美感。 二、让校园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知识运用的舞台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量学校到哪里有“1 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如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加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育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展创新意识。 三、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进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老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