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科学教学中的渗透]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生命教育是帮助人们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要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危机防备措施。青少年一般处于学生时代,所以学校教育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使我们意识到在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生命科学》是科学 7~9 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中的素材,并渗透生命教育,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生命,引导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增加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生存技能;建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健康欢乐的成长,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 一、面对长辈,我们感恩 感恩是美德,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懂得生命的价值和真谛。当代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加之感恩教育的缺乏,当遇到挫折和不顺时,很多人会在父母前发泄情绪甚至发生冲突,导致亲子关系不和,极大地影响了生命教育的进程。 (一)体验生命诞生,感恩父母 每个人都是父母生命的传承和延续,是他们把我们带到了这个世界,因此我们感恩父母。在教学《新生命的诞生》内容时,我先播放一段婚礼录像,让同学知道父母是因为圣洁的爱走到一起,并且孕育了我们。然后设置活动环节“当回小妈妈”,让学生腹部挂着书包做一些基本动作,体验妈妈怀胎 10月的艰辛。而后播放一段孕妇分娩的录像,让学生在录像中感受母亲痛苦的呻吟、守候在产床旁父亲手足无措、泪水涟涟的神情。学生首次亲眼目睹母亲分娩的真实过程后,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而让他们从小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珍惜生命。 (二)认知衰老死亡,尊老爱老 在教学《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时,告诉学生衰老和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开的结果,帮助学生真实而科学地了解死亡,并开展“你家的老人为我们后代做了什么?”“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的讨论,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到殡仪馆体验生活,让他们亲身感受“死而不能复生”的道理和一个人的死亡给家人、亲友带来的巨大悲痛,从而认识生命的宝贵,增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尊老、爱老的意识。 二、面对危险,我们从容 根据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