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学期第七周国旗下讲话稿:《节约粮食,传承中华美德》各位同学、老师:今日我讲的主题是“节约粮食 传承中华美德”。昨天是 10 月 16 日,是“世界粮食日”。1979 年 11 月,第 20 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 年 10 月 16 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进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每年“世界粮食日”所在的周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那么为什么要定出个“世界粮食日”来?为什么还要有个“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难道我们的粮食不够吃吗?是的!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然粮食最近几年均增产,但是人均粮食占有量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我们国家人口不断增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粮食的供需仍将在紧张中度过,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太多的战火与灾难,并且当时粮食生产又是靠天吃饭,产量极低。古代劳动人民对于粮食就非常的重视,我们说“手中有粮,灾年不慌”,正是源于前人对粮食的深厚情感和节约粮食的习惯,使他们度过了一年有一年,迎来了光辉的新世纪。节约粮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描述了农民在炎炎烈日下耕耘的场景,可以想象农民种粮的艰辛。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缴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节约粮食,可以让更多的人都能吃饱饭。我国还是一个进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我们的食堂每日为学生提供多种菜肴,消耗数百斤粮食和蔬菜。但平均每天都能产生近百斤的泔水,每天有将近 1/5 的食物被倒进泔水桶。算下来,一年就有好多粮食和蔬菜被浪费掉。而这仅仅是一所校的一个食堂。一位食堂清洁工讲,每天中午,桌上没有剩饭菜的现象几乎没有,自己从农村出来,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每天看着这些孩子们把整碗米、面倒掉,真让人心疼。因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