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解比例《解比例》这节课事实上是一节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课。在解比例中,要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再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比例。在把含有未知项的比例式改写成方程时,要留意外项〔或内项〕乘积等于内项〔外项〕乘积的运用,不能用错。所以,在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时,肯定要让学生娴熟把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今回顾这节课,学问点教授总体来说比较顺利,不过也有几个地方是值得反思和留意的: 反思之一:变换思维,随机应变调整非预设生成。 开始出示的第一个复习就使我始料未及。题目是这样的:口算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再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8 和 9:27;1/4:1/8 和 1/8:1/16。我出这道题目的用意原来是想出两个能组成比例的题目,但是其中的 2:8 和 9:27 因为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当学生口算出比值,说出不能组成比例时,我一时慌了,真懊恼备课之前没有先算一下,后面内容的顺序要被打散了,怎么办?能否补救?或许是急了吧!急中生智,我马上反应过来:假如改动其中一个数,再看能不能组成比例?这个问题一出,学生的脑筋立马转动起来,答案也随之即出:"把 27 改成 36,这样 9:36 的比值也是 1/4,这样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了。'回答的多好,我在为学生兴奋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小机灵暗自庆幸!〔不过以后可不要再犯哦〕后来在讲到课后练习题时有这样一道题目:下面哪些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1〕6、4、18 和 12;〔2〕4、5、6 和 8;〔3〕4、3、1/3 和 1/4;〔4〕3/5、1/5、9 和 3。此道练习题与我的复习小岔曲虽然形式不同,但细细品味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锻炼学生推断几个数能否组成比例。 反思之二:抓住重点,顺水推舟解决非预设生成。 复习"依据比例的意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3:5=6:〔 〕;〔 〕/15=2/5'时,要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这题的要求是依据比例的意义来解答的,但是有一位学生没有运用比例的意义来回答我,她用的是比例的基本性质,用 56 算出两个内项的积再除以一个外项 3 等于另一个外项 10,虽然她没有明确说用两个内项相乘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相乘的积来解答,但她说出了其中的意思,这不就是本节新课的重点所在吗,如今被她提前说出来了,这说明该同学已经娴熟的把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已经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求一个未知项了,这不正是我所希望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