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第 2 课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1929 到 1933 年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胡佛政府采取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社会的动荡。3.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使美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4.1933 年罗斯福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总统,1933 年就任后,“新政”一词,成为以罗斯福政府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推行的一系列措施的代名词。(根本原因:解决经济危机,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二、罗斯福新政的概括:1.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包括救济、复兴和改革三个方面。① 救济是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② 复兴是指为失业提供工作机会,使经济恢复正常;③ 改革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2.罗斯福的新政,并没有具体的政策计划,但是为了复兴美国经济,他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① 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②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管制证券业;③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分业经营;④ 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中央银行)权力。目的在于恢复银行信誉,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行,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保证。<2>调整农业政策① 减耕,保护土壤;② 政府为农业提供补贴,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③ 成立农业调整局,调整农产品结构;目的是限制农业生产,克服生产过剩,以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3>复兴工业(中心内容)① 制订了行业公平竞争法则,要求工业各行业遵守;② 管制公用事业控股公司,加强对通讯和海、陆、空运输的管制。目的是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① 建立联邦急救署、工程进程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② 发放紧急救济金;③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④ 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目的是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造福社会。4.新政的两个阶段:1933 年-1935 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 年以后,着重改革。实施救济则贯穿新政的全过程。5.罗斯福新政的结果:到 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