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P35-39 页。【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学习营造氛围,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 1 分米、1 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分米=10 厘米,1 米=10 分米,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能积极地参加测量,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体验毫米、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难点】毫米、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杯、金箍棒、光盘、米尺。学具:一分硬币、一张卡、10 厘米长金箍棒、直尺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1.观察情境图,找数学信息。师:同学们,喜爱孙悟空吗?甜甜小朋友也很喜爱孙悟空,一天晚上,孙悟空就来到了他的梦里,(出示情境图)请你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看到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 1:1 毫米有多长?生 2:1 分米有多长?3.揭示课题。师:这些问题很有讨论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板书课题)【教学评析:通过创设富有童趣的情景,使学生有条理的观察事物,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感受到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兴趣。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1.认识毫米。(1)初步感知 1 毫米。师:我们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生:厘米、米师:观察直尺,你能在直尺上找出哪是 1 厘米?生:从 0 到 1 是 1 厘米。师:还能找出其他的 1 厘米吗?生 1:从 1 到 2 也是 1 厘米。生 2:从 3 到 4、4 到 5 都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