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让学生带着“情感”学数学》 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应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如只重视认知过程而忽略情感培育过程,就会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无意注意的影响,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应十分重视课堂上的情感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努力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因素得以培育,才能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效果。一、巧设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培育学生积极、乐观、热情高涨、主动探究的学习情感,有赖于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精心,是否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探究、合作,主动参加。实践中老师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好玩、新奇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热爱数学之情。使学生与数学知识交朋友、建感情,缩短学生和数学知识的情感距离,从而使学生爱上数学。1、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布鲁纳曾经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讨论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教学实践证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绪中产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营造和谐有趣的氛围,给学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把 6 个大萝卜削成圆柱体,上课时用一个大盘子捧进了教室。全班同学都非常好奇地凝视着这盘萝卜,我风趣的说:“这节课就让萝卜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此时,学生的表情惊讶、急切、跃跃欲试。导入新课后,学生怀着急切的心情和极大的兴趣进行操作,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空前活跃,只用十分钟就清楚地叙述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他们的多种感官参加教学活动,情感更加真切,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去想象、去思索、达到情动而奋发的境界。他们迫切想知道,他们主动想探究,学习就回由“难”变“易”,由“苦”变“甜”,学生的思维能力,制造能力以及情感的养成都同时得到始料未及的进展。2、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以创设情境为主线,根据教材的特点、教法的选择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趣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使原本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个丰富多彩的、有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