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第 29 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素材国家法西斯政权上台基础法西斯政权上台过程(措施) 意大利1、意大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巴黎和会却拒绝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从而在意大利引发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浪潮。2、战后意大利经济萧条,社会动荡。3、墨索里尼借机发起法西斯运动,并得到国王的支持 墨索里尼在 1922 年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4、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意大利也陷入困境中。法西斯政权组建工业复兴协会,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全面干预经济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主要目标是满足国防需要,实现扩军备战。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一直把扩张主义作为政治纲领,恢复古罗马帝国是墨索里尼的心愿。 经济危机结束后,意大利随即发动对外侵略战争。 日本一战后,日本社会动荡。为解决社会危机,民间和军方都出现了法西斯思潮:试图以天皇为中心,建立军事独裁体制,通过对外扩张走出困境。世界经济危机也影响到日本,史称“昭和恐慌” 。30 年代初,日本政府通过增加军费、扩大政府开支的方式,刺激经济发展。此举虽然缓解了经济危机,却增强了军国主义势力。与此同时,各种法西斯势力也趁机行动起来,加紧策划侵略中国的行动,以转移国民视线。1931 年九一八事变正是军方法西斯力量增强的表现。 1936 年,二二六事变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第二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恶性膨胀。世界经济萧条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希特勒与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于 1933 年初上台执政: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以扩张为目标:在政治上,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在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在思想文化上,同时,纳粹政府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 德国 1936 年,德国经济恢复计划成功实现。希特勒启动“四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要求“德国军队必须在四年内做好战争准备,德国经济必须在四年内做到能够应付战争”。这样,德国经济进入战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