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一、东北区域概况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2、面积:124 万 KM2 3、人口:1.2 亿4、地貌特征: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松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二、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 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5)其它: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2、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三、农业发展1、熟制:一年一熟 黑龙江:春小麦、大豆、马铃薯2、农产品 吉 林:玉米、高粱 辽 宁:冬小麦、棉花3、布局变化: 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农业开发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四、存在的问题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开荒、火灾、虫害等);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读“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指出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和棉花带分布的大体范围。并分析美国的自然条件(光、温、水、土等)对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形成与分布的影响。 (2)根据美国的自然条件,分析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否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解析:美国中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但是不同部分地区在光、热、水、土等的自然条件数值上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