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知道电流可以使灯泡发光,认识电路的意义,认识短路对电路的影响。 科学探究: 继续培育学生细致的科学观察能力;经历使用电线、电池、让一个小灯泡发亮的活动;学会检查电路装置,避开短路现象的发生;培育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体会到电流的流动路线,会用自己的方式初步学画电路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掌握安全用电知识,意识到电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观察灯泡,正确连接电路并想象电流动的路线。 教学难点: 想象电流的流动路线。 实验准备: 老师演示准备:模拟电流在电路中流动的课件一个;合格小电工证、优秀电工小组证若干;台灯一个、解剖开的电池一个等。 学生实验准备:小灯泡、电池、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情,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1.这堂课上,我们每个人可以通过操作没有危险的材料,都有机会来当一回小小电工,我们今日的任务是点亮我的小灯泡。 2.板题:点亮我的小灯泡。 二、观察讨论,了解小灯泡的内部构造: 1.出示电池,让学生说说对它的了解。(预设学生能介绍到有正负极,电池里面有电,老师随机处理。【《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点亮我的小灯泡》教学设计。) 2.老师出示小灯泡。 3.学生认真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灯泡构造用简单的图画在表格中。 4.学生沟通。说说观察到的灯泡的构造。 (必须明确:有玻璃的灯泡、里面有两根金属棒用灯丝连着,螺旋状的底部有一个白色的金属连接点、下端有螺旋状的金属外壳,外壳边上有一个接触点等。老师可以适当延伸介绍。) 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分步板示灯泡构造图,尤其将连接点明确。 1.猜一猜里面的构造是怎样的?老师出示解剖的灯泡并出示完整的灯泡构造图。 2.课件介绍爱迪生。 3.让灯泡亮起来,至少还需要什么?(导线) 三、初步连接电路,体验合作成功: 1.过渡: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你们需要的材料。看哪些同学能通过四人一组合作成功点亮小灯泡。 2.学生实验,统计成功的小组,表扬他们的合作。 四、讨论电路,认识电路的意义: 1.观察点亮小灯泡的装置,现在的连接就叫做电路。发光的部位在哪儿? 2.灯丝为什么能够发光?(可能电流在灯泡中流过的缘故) 3.相互沟通:试着用老师准备的小棒比画出电在电路中的流动路线。 4.挑战:观察展示的连接半分钟,相互合作把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画在纸上,用红笔在连接装置中画出电的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