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预习习惯成为“学困生”欢乐的源泉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加者。”而让学生主动参加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而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恰恰是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培育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是对于中年级的一部分“学困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学习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往往不能在课前进行预习,因而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文学习中。如何让这部分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讨论,下面就谈谈自己讨论中的一点收获。一、充分认识,了解学困生预习的意义1.预习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听课效率。学困生之所以听课效果差,有一条原因,就是没有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从而给听课带来了各种困难,很难做到当堂理解。结果上课时间被白白浪费。通过预习,学困生就会发现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看不懂。为什么看不懂呢?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生字词。预习就像“火力侦察”,可以发现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他们可以在课前查字典,消灭课文中的“拦路虎”,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在学习和理解课文时就会很顺利。2.预习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困生由于缺少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在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更别提主动参加了。通过预习,学困生对学习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在学习活动中就有了参加的热情。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就浓了。3.预习可以培育学困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本身就是一种自学。通过指导学困生在预习中,学会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接受新知识,在这个预习过程中,学困生的自学能力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4.预习可以使学困生巩固知识的记忆。在预习时,他们对知识做了独立的思考,听课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样,主动地学习比单纯听课获得知识的记忆效果好多了。预习过程中,他们发现问题,不管能不能自己解决,大脑皮层都会引起兴奋,这就是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状态,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5.学困生的预习也是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