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老师学习心得 让大概念真实发生通过一天的学习以及对资料的研读,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不管是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还是项目化学习等等这些教学新概念,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实性”,关注学习对学生未来真实生活的意义,提升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 “大概念”被界定为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它具有生活价值。大概念通常表现为一个有用的概念、主题,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理论、基本假设,反复出现的问题、理解和原则。所以,大概念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或者一个问题。首先,理解“大”,很多人会将大概念理解为学科的基础概念或重要概念。“大”的内涵不是“庞大”,也不是指“基础”,而是“核心”。 这里所谓的核心指的是“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但我们很容易将大概念的理解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认为所谓的大概念,就是学科的重要概念,可以联结学科内的概念,达成学科内知识的融会贯穿。今日的教育要关注学生未来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因此,大概念的迁移价值更体现在走出学校之后。因为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假如只是“系统”地学习了书本知识,那么当学生离开学校后,“系统学习”的知识就很有可能被“系统忘记”。因此,大概念不仅要打通学科内和学科间的学习,还要打通学校教育与现实世界的路径。“学科学习会因为有了大概念这个固着点而被给予现实意义,掌握得更加牢固和持久。不仅如此,大概念也是学习的自我生长点,学生靠大概念自主学习的内容远比老师能讲的多,并且在他们的未来持续发生作用。“大”意味着与未来的真实生活相关联的内涵, “对学习者的生活有意义的知识才可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大概念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是概念。概念是指对一类具体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它是大概念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第二是观念。观念表现为一种看法和观点,常常反映了概念与概念的关系。相对于高度凝练的概念,观念更为多样和活跃,也有些大概念很难有明确的答案,这时可能表现为“论题”。大概念的生成是具体与抽象的协同思维,大概念是超越具体的抽象,大概念的生成是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循环过程。 大概念的提取八条路径: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提出了面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因此,原则上所有大概念的提取都要参照课程标准,不仅如此,从课程标准中可以直接提炼出大概念。2、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