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第 16 课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根本原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时间:1861 年人物:亚历山大二世目的: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维护沙皇统治;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内容: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意义(评价):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成为俄国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展受到封建幕府统治的阻碍1853 年,美国打开日本大门。倒幕派(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1868 年武装推翻幕府统治时间:1868 年 人物:明治天皇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内容:①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②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③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④改革封建军职,建立近代化军队;⑤提倡文明开化,大力进展教育。意义(评价):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第 17 课 美国南北战争西进运动:19 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导致了向西移民的“西进运动”。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两种经济形态之间的矛盾:①北方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南方却把黑奴禁锢在种植园里;②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而南方却把工业原料输往其他国家;③北方希望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南方却要求降低关税,购买廉价工业品;矛盾的焦点是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1860 年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的导火线。1861 年,美国内战爆发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3 年,葛底斯堡大捷,北方扭转战局,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转折点1865 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随后林肯被暗杀。性质: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美国南北战争南北两种经济形态过程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政权,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进展开辟了道路。要点阐释:1、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目的: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作用:鼓舞了宽阔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局势。2、为什么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