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凤县幼儿园 黄爱珍 数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期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以其自身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成为促进幼儿进展、尤其是逻辑思维进展的有效工具。那么如何做好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呢?一、激励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培育创新思维当前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的“灌输式”的教学。老师只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幼儿只为了学知识而学的现象,忽视诸如思维能力的进展、数学兴趣的培育等其它目标。所有这些弊端,都会遏制幼儿的制造性发挥和进展。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多采纳一些幼儿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把幼儿思维活动的定向训练,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让幼儿学得主动一些,活泼一些,使幼儿的制造性得到培育。首先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 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育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幼儿期的孩子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闻、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的探究周围世界。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幼儿天生就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假如在学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制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育幼儿制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育制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竞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欢乐,进而培育制造性思维的能力。二、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数学学科知识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数学知识的逻辑和幼儿学习的逻辑顺序,体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前后联系的特点。例如:幼儿认识“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逻辑观念。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是认识数的开始,更是学习加减运算的基础,而学习数的分合既能帮助幼儿深化理解数的意义,又有助于幼儿学习加减运算。因此我们在安排有关“数”的教育内容时,开始只是给幼儿一些前数学经验,如对应、排序等活动,让幼儿获得学习“数”的心理准备,然后让幼儿感知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认识数序、数与数之间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