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艺术:班主任工作艺术读后感 班主任工作艺术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老师就是班主任。古人云“经师易求,人帅难得。”特别是对有不良品德的差生的转化,班主任工作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必须具备以下十大艺术。有了这些艺术教育的基本功,合上时代的文明节奏,班主任就是艺术家了。一、谈话艺术。 谈话要传之以心,授之以意。对多数或全班同学的谈话,要坚持正面教育,一分为二,肯定成绩为主。对有不良品德的学生个别谈话,谈前要虚心体察,冷静分析。要做到及时。谈时要首先排除心理障碍,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为有不良品德的学生制造接受教育的内因。品德不良的学生在生活的历程中,听到的往往是批判、指责、训斥、挖苦和嘲笑。因此他们有“戒心”有“敌意”。总认为周围的人都厌弃自己,所以内心总被一种“抵抗”的情绪所笼罩。平常表现为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理,这种内因是无法接受教育的。班主任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关怀他们,善于洞察他们的心灵,揣摩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善于体贴关怀他们的内心要求。用一些感人肺腑的事迹,启发他们觉悟,满足他们的一些正当要求,这是矫正不良品德,达到谈话目的的前提条件。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要及时给他们谈话。谈后使他们感到轻松,没有负担。因为他们自我放纵和自我原谅受到了压抑,而自强不息的思想得到了解放,这时会有一种幸福感和愉快感。这才达到了谈话后的理想境界,矫正不良品德的可能,才由此开始。即使有反复,问题也不大了。 二、家访艺术。 家访是班主任常常性的工作,是学校与家长取得联系,互通情报,以达到教育转化学生思想为目的。班主任应持深深的情,浓浓的爱,去进行家访工作,才可促效。切忌找家长去告学生的状。班主任要变“恨铁”为“锤铁”,正面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能发火,以行动间接教育感化,让他们“听锤”。再公开进行家访。必要时班主任和他一起找家长,使他感到班主任对他有保护作用。这样创设条件促其“内省”,才能起到教育学生转变思想的作用。 三、情绪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了教育过程中最微妙,也最有意义的因素。”情绪分老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情绪两种。老师的情绪中尤其是班主任情绪的力量更为重要,当他来到学校里,在学生面前,他应该忘掉自己的一切痛苦和不快,因为他整个人属于孩于们的,是属于教育事业的。教育是一门艺术,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班主任要做到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