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失衡问题辨析经济社会失衡问题辨析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有些现象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根据事物平衡性与非平衡性的辩证关系,剖析经济社会失衡问题的根源和危害,提出解决失衡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失衡 平衡性 非平衡性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出现了一些失衡现象,有些现象已经演变为社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用辩证哲学的理论科学分析失衡问题,依据我国经济社会进展的实际讨论失衡的形成与危害,阐述解决失衡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失衡的界定 (一)失衡的含义及其性质 失衡就是事物丧失了平衡性,是事物进展应该具有的平衡状态没有得到适时的确立。任何事物在其进展过程中都有相对稳定的时期,使事物在比较平稳的过程里得到进展,达到事物进展的成熟程度。这是事物进展的内在要求,具有客观的必定性,不可以人为地加以改变。假如人为地割裂事物的正常成长过程,就要发生失衡现象,阻碍事物的正常进展。 事物都包含平衡和不平衡两个方面,事物是平衡性与非平衡性的对立统一。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即事物的差别、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不论事物的表面现象多么一致、统一和平衡,内在矛盾是始终存在的。事物是由矛盾构成的,矛盾的诸方面共处统一体中,才构成事物。在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处于不同的地位,有不同的性质和状态,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它们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推动事物的进展。认识事物既要看到平衡性,也要看到非平衡性。在平衡性处于主要地位时,就要充分利用事物成长的时机,促进事物各个方面的平衡进展、协调进展、共同进展。在非平衡性处于主要地位时,要积极打破旧的平衡,抓住事物转化的环节,及时建立新的平衡,让事物在新的平衡关系中成长为新的事物。失衡,既不是平衡性的属性,也不是非平衡性的表现,它是一种违反事物进展客观规律的现象,是阻碍事物健康进展的现象。失衡,贬低了事物的平衡性,扭曲了事物的非平衡性,因此是有害而无益的。 (二)正确理解平衡性与非平衡性的辩证关系 承认非平衡性的存在,就是要找到不平衡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阻碍事物进展的“短板”加长,化非平衡性为平衡性,提高事物整体的进展水平。由平衡经过非平衡达到新的平衡,这就是人们认识事物推动事物进展的辩证过程。本文所讲的失衡现象,既不是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