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策略培育论小学第二学段学生的阅读策略培育 摘要:阅读能力的习得,使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自我进展,是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所要培育的一项重要能力。而 PIRLS 认为,9 岁左右是学生阅读进展的关键期,在此之前是“学习阅读”,三年级之后则要“通过阅读来学习”,因此,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如何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 培育策略 对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来说,正处在学习阅读的重要时期。老师应该进行适时恰当的课内外阅读的引导。笔者在实践中初步尝试后,进行了以下思考。 一、立足新课程标准,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课外阅读作为对课内资料的有益补充,已逐渐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有关课外阅读的讨论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绘本教学、课外读书会等课型也遍地开花。但把课外阅读放在了课堂时间学习,尤其是放在语文老师的课堂时间内学习,必有其理由。假如语文老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仅仅是给学生念故事,和亲子共读、学生小组共读起到相同的效果,那么课外阅读则没有达到其融入课时的应有之义。因此,笔者认为,即使是课外阅读课,也应结合课程标准对该学段提出的要求进行。比如,在中年级的阅读课中,应注意对段落的教学,要求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二、找准课内到课外的切入点 要从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顺利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找对阅读材料并且有一个良好的切入点非常重要。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能够熟练阅读文本,部分学生能够快速默读、浏览文本材料,在已有的基础上,一是可以选择课内文章的出处,这样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情感的理解,也便于用课堂上所学的方法进行拓展阅读;二是可以选择题材相同、写法类似的文章进行横向的对比阅读,培育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三是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多部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提高鉴赏能力,也便于从读中学习写作。 三、选择恰当的、实现课内外迁移的阅读策略 1.带着问题读书 带着问题去看书,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目的明确,这既是有意学习的要求,也是发现学习的必要条件。有意注意要求预先有自觉的目的,强调有意注意有关解决问题的信息,使学习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要求我们看书前,带着明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一边看书一边思考,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进步的过程。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进行理解 中年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