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交最近一个学期中自己最满意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后面阐述设计意图,以体现最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目标)。课题: 认识 1 元以上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 68-69 页。 教材分析:认识 1 元以上的人民币是在学生学过 100 以内数的读写和认识 1 元及以下人民币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这些人民币,且有了简单购物的经验。因此,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以购物活动为主线,有层次的安排教学内容。例题直接出示各种大面值的人民币,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沟通等活动中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想想做做”中的连一连、填一填、换一换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面值较大的人民币。再让学生在一些购物情境中,解决一些简单的购物问题,感受不同的付币、找币策略,获得一些购物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学生初步了解了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更深化的学习有关人民币的计算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加深了对 100 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沟通等活动中,认识 1 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学会简单的购物,能进行合理、灵活的思考,正确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购物活动中,感受人民币的应用价值,养成爱护人民币以及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树立对学习的自信,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育主动与同伴合作、沟通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 1 元以上的人民币。 难点:在实际购物活动中,正确、灵活的使用人民币。 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拟体现以上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购物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从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引入,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