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想到的《数学老师的三项基本功》是南京大学哲学系郑毓信教授的一本著作,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实际上是郑教授经典的经验积累。 概括起来,此书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走向专业成长”。二是“聚焦教育教学讨论”。特别是读完第一部分的内容给我做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他建议我们广阔老师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索,要做“大气的数学老师”。他首先剖析了数学新课改革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已经进入了“后课改时期”,从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的情况看,都存在着“钟摆”现象,意即课改往往在东西方教育理念、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的方式选择中左右摇摆,对于这些发现,作为老师应该仔细总结与反思,这也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接着,他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数学老师的专业成长”:一、老师如何从事教学讨论?他提倡老师在教学中增强问题意思,努力做到“小中见大”。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深化的讨论:1、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讨论;2、对数学思想的改革与讨论;3、对教育思想的改革与讨论。他通过许多生动的例子进行了阐述。二、关于老师的理论学习方面。他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三条建议:1、不要过分迷信专家和书本,老师本身应该进行独立思考。2、要大力提倡理论的多元化与必要分析,不要仅听一家之言3、理论学习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贵在做到持之以恒、学以致用,并进行反思性实践。最后,他又对数学老师应具有的三项基本功作出具体论述:(1)善于举例;(2)善于提问;(3)善于比较与优化。“善于举例”:举例,特别是如何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举出适当的实例也可以被看成理论学习的关键所在,它能将数学课真正“讲话”、“讲懂”、“讲深”,也即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向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数学讨论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并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有关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更可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具体的数学知识也能深化领悟并逐渐掌握内在的思想方法。“善于提问”提问,郑教授认为能否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理论学习被看成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恰当的提问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防止或纠正简单化的认识与做法上的片面性。数学教育又有自己的基本问题,从事教学讨论时应当始终保持对于问题的高度关注,从而真正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善于比较与优化”:优化,郑教授清楚地认识到数学课程改革既不能依靠简单的“输入”,也不能是一线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