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南旱灾想到的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虽然不如地震那样的惨烈给受众所带来的震撼来的直观,民众对于西南干旱的现状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部队以及热心民众都开始对抗旱行动努力着。在大旱面前,再一次体现了中国体制集中力量办事的“高效率”和“优势”,但这不是我所想写的内容,这些表扬和正面消息留给主流媒体吧!本文所设想的就是从此次西南大旱的现实角度来反思其中多折射出来的诸多问题。 五个多天无降雨,六千万人受灾,两千多万人饮水困难,1.11 亿亩耕地受旱……这是官方的数字,那么此次大旱仅仅是天灾吗?是上苍对普通黎民百姓的惩罚?我想,这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 大旱首当其冲折射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工业经济利益的疯狂追求而遗忘了对农业这个立国之本的反哺和重视,西南大量的水利设施都是三十年前的产物,年久失修,政府的水利部门一方面是资金短缺,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不足导致的重视不够无以为继。西南尤其是云南,本是水资源最充裕的省份之一,而今却成了旱灾的重省,为什么? 我不是个记者,目前也没有能力去深入实地的调查,所以我没有详实的数据来证明我的论断,但是这不但表我空口瞎扯。改革开放后,对 GDP 的盲目追求,工业经济的大肆热捧,尤其是西南这些以往的“穷地”。不惜一切代价招商引资,引来的都是豺狼虎豹,得了眼前的利益,抛却了长远子孙后代的未来。农业发展的再好,往往在数据上只是工业所取得经济利益的零头,所以从政府角度来看,政绩观的效应和发展模式来看,先工后农,一切以工业为主,现在,我们再也看不到文革前兴修水利的大场面了,取而代之的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年久失修和荒芜丛生。从战略上来看,这是一个本质的错误!农业是“本”,这个“本”不是清朝的以农为本,忽视工业经济,而是说,农民是中国 13 亿多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靠的是农业来生存发展,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现今,地方政府亏欠的太多! 其次,水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这是按照固有的城乡二元模式来把公民划分成两个等级,前几天看的报道是,昆明这个云南的省会,紧紧只是停了园林观光的水源供给,城市居民还没有感觉到水资源的紧张,昆明周围的水库被严格把关,供应省会,而离水库近在咫尺的村民只能望水兴叹,求而不得,水库只要开一个小缺口,周围的农田和农民就可以生存,而今,不可以!保障省会这本无可厚非,这和河北勒紧腰带保障北京是一个概念,但是,在水库容量充足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