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的呼唤 演员表 远山的呼唤抒情散文 草帽顶子山,座落于东北边境线上。 当年有十五名上海知青在大山里落户。19 岁的户长文娟是大姐;15 岁的阿康年纪最小,独生子,本可不下乡的,但他自己要求,最后被誉为“上山下乡”标兵来到宽阔天地干革命。 下乡不到两个月,生产大队决定派金阿巴依负责为知青盖房。盖房是按朝鲜族老规矩:先放炮排石、再填土夯基;砍来树木做梁、割下柳条织墙;最后和泥漫壁、抬沙压顶。 开春时节,男知青下水田耙地筑埂,女知青在盖房现场打下手,队长见阿康矮小,让他也留下来或和泥或漫墙。 在抬沙压顶之前,有人发现支撑横梁的柱子有点斜。金阿巴依就提着吊锤这里测测那里量量,得出的结论是“意了不稍”(朝语不碍事)。 东北山沟里的四月天,说下雪,就满天纷纷扬扬。于是,金阿巴依招呼干活的人拿上工具先收工。 路上,文娟碰到了被使唤去公社取文件的阿康。 阿康说:“我的铁锹还丢在盖房子的地方,我得取回来。” 文娟告诉他铁锹已帮你拿回去了。 阿康说,“那我也要去看一看,半天没在那儿,房子肯定又有新变化了。” 文娟知道阿康一直向往新房的落成,就目送他一路小跑地走了。 移时,文娟正在溪畔汲水,只听得轰隆隆一阵沉重声响,望见盖房处腾起阵阵灰土。想到阿康,她扔下水桶就往施工场地跑。 现场的情景让文娟吓呆了:原本高耸挺拔的新房梁架不见了踪影,眼面前只是一片横七竖八的木柱横梁、柳条土坯躺倒了一地。在这片废墟堆里,隐约倒扑着一个人,一根粗大的横梁恰好压住他的脖颈,动弹不得。这不就是阿康吗?文娟声嘶力竭地呼叫着。男女老少闻声赶来。此时男劳力还没收工,金阿巴依指挥着妇女、老人,将压在阿康身上的土坯横梁搬走。几位有经验的老人家扶起阿康,顿时惊恐万状:“不行了……不行了!” 文娟与另两名女知青根本不信任这体肤无损的阿康立马就会“不行了”?她们拉着阿巴依们的衣襟哀求着:阿康他不会死,一定要送医院抢救、送医院抢救! 于是马上和公社联系,公社又向县里汇报,县里又找草帽顶子驻军求援,部队派了一辆军用吉普,载了 3 名女知青陪同阿康一起去县城。 4 个小时后赶到县医院,阿康终究没能活转过来。 最后又将阿康运回大队,埋葬在草帽顶子大山里。 金阿巴依痛心疾首,大病了一场。别看社员都称他是“专家”,其实就是一个普通“老农”;亏了那阵子飞雪,否则伤亡更大。 最苦还数阿康父母。当时阿康母亲接到加急电报就瘫倒在床上。阿康父亲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