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 3 节 楞次定律一、课题楞次定律二、教材分析《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中理解难度和教学难度都比较大的一节课,是在初中磁场知识和对电磁感应简单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讨论磁生电的规律。电磁感应在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楞次定律是电磁感应的基础知识,是本章重点之一;楞次定律涉及因素多,规律隐蔽,抽象性和概括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是本章的一大难点;既基于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又为下面讨论电磁感应定律做铺垫,也是为后续分析交变电流的产生过程做必要的准备,起到了联系前后知识的纽带作用。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是以实验探究的形式出现的,分为三个部分来进行,首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得出楞次定律,接着通过习题讲解楞次定律的应用思路,即应用楞次定律推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最后是介绍右手定则来推断闭合导体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由于内容较多其难度较大,所以这节课分两个课时完成。三、学情分析高二的理科生处于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过渡阶段,理性思维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好奇心强仍是其心理特征之一,对事物充满探究的欲望,热切希望究其本质喜爱探究,因果认识兴趣浓厚,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探究分析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迅速进展,思维目的明确,对物理现象已有一定的认知;在本节内容学习中,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空间立体思维基础,掌握磁场性质及电磁感应规律,掌握安培定则及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但高二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推断、分析推理还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果认知和概括能力具有一定局限性。而本节课是从“静态场”到“动态场”的一大飞跃,楞次定律又是高度概括,且理解好“阻碍变化”的含义是掌握楞次定律的关键,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或者错误理解其含义,造成对楞次定律的掌握不牢固。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经历实验探究过程,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教学,感受楞次定律的实验发现过程,培育学生探究、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培育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的切身经历,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养成善于质疑和分析比较的思维习惯;引导学生理解自然事物之间普遍存在客观的、复杂多样的联系,构成了自然界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五、课型:新授课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