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之原子模型与衰变跃迁整个知识体系,可归结为:两模型(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波尔原子模型);六子(电子、质子、中子、正电子、粒子、光子);四变(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两方程(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4 条守恒定律(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贯串全部内容。一、原子模型1、汤姆生模型(枣糕模型) 汤姆生发现电子,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结构。从而打开原子的大门.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卢瑟福 α 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现象,从而总结出核式结构学说α 粒子散射实验是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现象:结果是绝大多数 α 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 α 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卢瑟福由 α 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由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 10-15m。而核式结构又与经典的电磁理论发生矛盾 ① 原子是否稳定 , ② 其发出的光谱是否连续 3、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 n 叫量子数)玻尔补充三条假设定态--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称为定态),电子虽然绕核运转,但不会向外辐射能量.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跃迁--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其能量由两定态的能量差决定)(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能量和轨道量子化----定态不连续,能量和轨道也不连续;(即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可能轨道分布也是不连续的)氢原子的能级图n E/eV∞ 01 2 3 4 3E1E2E3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1)光子的发射与吸收(特别注意跃迁条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f=E初-E 末① 轨道量子化 r n=n 2r 1 r1=×10-10m ② 能量量子化: E1=③ 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m-En(2)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