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摘 要:文学名著文学价值较高,并且受到历史考验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可以增长学生见识并陶冶情操,提升语文阅读素养。本文通过分析名著阅读的作用,阐述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方法,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名著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3-0051-01 虽然名著阅读效果显著,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抱着功利性的心态阅读名著,并未能深化理解与掌握名著的内涵,进而影响到名著教学效果,有必要做好讨论分析工作,发挥名著阅读教学的作用。 1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的作用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年纪,充满好奇心,“三观”处于塑型期,通过名著阅读可以塑造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老师要考虑学生阅读心理,通过泛读方式培育其阅读兴趣。并不是所有名著都适合高中生也读,要根据高中生心理拟定书单,引导学生深化阅读。 1.1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名著蕴含经典文学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内涵,有助于培育学生审美能力与树立正确的精神追求。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名著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促使其健康进展。如,《老人与海》学习时,主人公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要做生活中的强者。 1.2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内容众多,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思想情感、学习习惯等内容。高中生语文素养强调语文积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等。通过广泛阅读名著,可以获得较多的知识体验,拓宽知识面并积淀文化内涵,达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策略 2.1 尊重学生,掌握名著阅读技巧 根据高中生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直接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促进阅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文章内容自己编写教案内容,接着筛选几个问题在课堂上对学生提问。这种教学模式较为被动,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新课改背景下老师考虑学生个性化要求,如:让学生阅读后讲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老师在学生描述后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正确阅读。 考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老师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培育与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名著阅读时,老师不需要强行安排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阅读时间,利用宽松的阅读时间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