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作业的有效设计[摘 要] 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习,灵活地学习,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养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讨论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业设计 优化 新课改推出以来,人们重点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精心备课、设计课件、用心揣摩重难点的突破,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普遍忽略了作业练习的讨论和改革。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标准、 教材、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是有着浓重的应试色彩,注重作业对教学知识的巩固,而忽视了作业所应该具有的促进学生进展的功能。我们在作业布置时,专搞一些“低幼化”和“高大上”的题目,这使得作业呈现出“死板、没新意、繁杂”等弊端,由此出现了学生烦作业、逃作业的现象。新课程要求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逐渐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语文作业的设计既要符合语文教改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在日常教学中,作业作为教学的一部分,是老师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它的作用和地位愈来愈显现出来。对学生而言,作业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的反应,体现着学习的过程,对老师而言,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手段,是有效调整和改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之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作业设计也有明确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量要适度,不要让学生机械重复,要减轻学生负担。”语文这门学科更需要广泛的阅读和敏锐的感悟力,学生假如一味的只做习题而不阅读、不思考,那是不适应目前的新高考要求的。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它的作业主要体现在“知识的巩固”“能力的提高”“写作的提升”三个方面。围绕这些问题如何设计和布置作业,如何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评价以增强作业的有效性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目前我们作业布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业结构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应用性;作业设计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层次化;作业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评价注重结果,忽视过程缺乏激励。假如对作业处理不当,如作业过量、难度不当、无效练习等,可能导致低效、无效的结果,甚至成为加重学生负担、束缚学生思维、影响学生可持续进展的“罪魁祸首”。高考语文命题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积累和整合能力的考察,越来越突出时代感,贴近生活实际。小到语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