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儿科学:是讨论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 14 周岁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 40 周 )① 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② 孕前 3 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 28 天) ① 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 28 周——产后 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② 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③ 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④ 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3)婴儿期(28 天——满 1 周岁)① 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②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③ 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育。④4、5、6 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4)幼儿期(1 周岁——3 周岁)① 生长发育相对减慢。② 乳牙先后出齐。③ 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④ 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⑤ 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⑥ 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进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5)学龄前期(3 周——6、7 岁)① 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育。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② 这时期传染病仍很多,创伤、中毒机会也很多。(6)学龄期(6、7 岁——13、14 岁)① 体格发育加快,肌肉发育加强,动作逐渐精细,这时期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家长应注意培育。② 疾病发生率下降,但要注意近视,端坐姿势。③ 这时期开始换牙,乳牙——恒牙,要防止龋齿。(7)青春期女孩:(11、12——17、18 周岁、男孩:13、14——18、20)① 生殖系统发育迅速,体格生长突然加快,出现第二性征。② 随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心里、精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