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30 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对的 1.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的是()(A) 自我实现 (B) 和谐人际关系 (C) 保持人格完整 (D) 保持协调情绪 [分值:1.0]2. 与人沟通的误区是()(A)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足的回应 (B)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 在沟通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 听比说更重要 [分值:1.0]3. 逼迫观念指的是( )(A) 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 (B) 外部强加于自己的错误观念 (C) 头脑中反复出现,但又难以摆脱的固定观念 (D) 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 [分值:1.0]4. ()主张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协调欲望和压抑之间的互相拮抗关系。(A) 行为疗法 (B) 森田疗法 (C) 生物反馈疗法 (D) 认知疗法 [分值:1.0]5.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 宽容原则 (B) 尊重原则 (C) 互利原则 (D) 保持原则 [分值:1.0]6. 当你把目的选定为()时,你将发现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的,你也许永远都没有办法实现它(A) 变化 (B) 固定 (C) 完美 (D) 长远 [分值:1.0]7. 构成挫折的因素是()(A) 挫折源和挫折感 (B) 情绪和心态好坏 (C) 人际关系是否广泛 (D) 婚姻家庭是否和谐 [分值:1.0]8. 以下不利于睡眠的是()(A) 睡房较暗 (B) 定期运动 (C) 每晚定期上床睡觉 (D) 临睡前运动 [分值:1.0]9. 培育个体良好的行为习惯是()(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 [分值:1.0]10. 比较好地解释了人们为什么有时体力充沛、精神焕发,有时却浑身困乏、记忆力下降的理论是()(A) 体力节律理论 (B) 情绪节律理论 (C) 智力节律理论 (D) 人体生物钟理论 [分值:1.0]11.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能带来()(A) 安全感 (B) 幸福感 (C) 归属感 (D) 失落感 [分值:1.0]12. “三人行必有吾师”、“多闻择其善而从之”,主张( )(A) 主张自我约束 (B) 适当约束自己的言行 (C) 强调自我进展 (D) 主张自知知人 [分值:1.0]13. 假如看到别人的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的强化属于()(A) 直接强化 (B) 自我强化 (C) 替代强化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分值:1.0]14. ( )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A) 人格和谐健全 (B) 适度的情绪表达 (C) 和谐的人际关系 (D) 热爱生活和工作 [分值:1.0]15. 常见的心理亚健康不涉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