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四 高考创新题型揭秘创新型数学问题的命制是以集合、函数图象与性质、立体几何、数列、复数等常规知识为基础,并用新的背景、新的情境等进行“包装”,使平淡的数学题焕发出新的活力,充满了无穷的魅力.此类问题有利于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是各级各类考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设置“新定义” “新定义”试题是指给出一个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规定、新概念,要求考生现学现用,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品质.此类问题可能以文字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数学符号或数学表达式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要先准确理解“新定义”的特点,再加以灵活运用.特别提醒:“给什么,用什么”是应用“新定义”解题的基本思路.[例 1] (2020·唐山调研)若函数 exf(x)(e=2.718 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在 f(x)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则称函数 f(x)具有 M 性质.下列函数中所有具有 M 性质的函数的序号为________.①f(x)=2-x ② f(x)=3-x ③ f(x)=x3 ④ f(x)=x2+2[解析] 设 g(x)=exf(x).对于①,g(x)=ex·2-x(x∈R),g′(x)=ex·2-x-ex·2-x·ln 2=(1-ln 2)·ex·2-x>0,∴函数 g(x)在 R 上单调递增,故①中 f(x)具有 M 性质.对于②,g(x)=ex·3-x(x∈R),g′(x)=ex·3-x-ex·3-x·ln 3=(1-ln 3)·ex·3-x<0,∴函数 g(x)在 R 上单调递减,故②中 f(x)不具有 M 性质.对于③,g(x)=ex·x3(x∈R),g′(x)=ex·x3+ex·3x2=(x+3)·ex·x2,当 x<-3 时,g′(x)<0,g(x)单调递减,故③中 f(x)不具有 M 性质.对于④,g(x)=ex·(x2+2)(x∈R),g′(x)=ex·(x2+2)+ex·2x=(x2+2x+2)·ex=[(x+1)2+1]·ex>0,∴函数 g(x)在 R 上单调递增,故④中 f(x)具有 M 性质.综上,具有 M 性质的函数的序号为①④.[答案] ①④解决此类新定义问题首先要准确理解给出的新定义,然后把其转化为熟悉的数学问题求解.如本例通过对函数 f(x)所具有 M 性质的理解,将问题转化为判定函数是否具有此性质.[活学活用 1](2019·青岛三模)已知函数 y=f(x)(x∈R).对于函数 y=g(x)(x∈I),定义 g(x)关于f(x)的“对称函数”为函数 y=h(x)(x∈I),y=h(x)满足:对任意 x∈I,两个点(x,h(x)),(x,g(x))关于点(x,f(x))对称.若 h(x)是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