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会计处理分析 提要“特殊行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成本”成为新会计准则的亮点之一。本文从分析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提出的背景、意义入手,对固定资产弃置费用与处置费用的概念范围、重要性、计量原则、对损益的影响等方面做出比对分析。 关键词:弃置费用;背景;意义;处置费用;论文网 自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审计准则体系已成功实现了新旧准则的平稳过渡。新准则实施后,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和审计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财务报告决策地位和会计审计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意义重大。其中“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成本”更是成为新准则的亮点之一。 一、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提出的背景 2006 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固定资产》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应用指南》指出:固定资产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的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企业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 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按照现值计算确定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和相应的预计负债。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 27 号——石油天然气开采》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处理。不属于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报废清理费,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 38号——首次执行会计准则》第七条规定,在首次执行日,对于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且该日之前尚未计入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应当增加该项资产成本,并确认相应的负债;同时,将应补提的折旧(折耗)调整留存收益。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财政、会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基本准则为指导原则,以存货、固定资产等一般业务准则为主线,兼顾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等特殊行业中的特定业务规则。固定资产弃置费用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提出, 正是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的具体体现。 二、固定资产弃置费用提出的积极意义 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提出,无疑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从国家层面来看,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新会计准则体系紧密配合国家大政方针,适应了国家政策的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