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在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讨论中的应用——以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一、前言城市用地进展方向主要是指随着城市对用地需求的增长,如何在城市现状建设用地的基础上选择城市用地以及在宏观上如何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对于一个新城而言,也包括如何选择城址的问题。城市用地进展方向的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进展的命运,合理的城市用地进展方向是维持一个城市可持续进展的有力保证。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讨论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它直接服务于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城市用地进展方向才是合理的?如何才能使其达到合理化?这就涉及到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的思想及理论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虽然任何城市用地的布局都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是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进行相应的布局。但科学的用地布局思想和理论却对城市的合理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集中与分散是有关城市用地布局理论中争论最多的话题,也是城市用地演变过程中永恒交替的规律,即:集中之后走向分散,分散之后又走向集中。经过无数城市进展历史的经验证明,只有在生态进展观的指导下,对城市用地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有机的集中或有机的分散才是科学的选择。传统上对城市用地进展方向的讨论多是实行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从城市用地的可否建设性及可建设的适宜程度等方面进行考虑,虽然对城市方案的实施及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行性,但却忽略了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现实,同时也割裂了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城市未来的进展是不利的。而要维护城市的可持续性,其关键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力,并实行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限制和防止对城市用地需求的过度增长,以使城市用地的扩张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持在平衡状态。因此,如何在区域的范围内,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对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进行讨论,对城市的进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景观生态学在此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可以作为进行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讨论的一个比较理想的工具。本文主要是结合笔者参加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项目,从理论及方法等方面探讨景观生态学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及“斑块—廊道—基质”模式等原理在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讨论中的应用。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城市用地进展方向讨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使其对城市规划方案的编制更具有指导意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