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 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 1 部分 专题 2 地球仪、地图与“3S”技术的应用学案【考纲点击】 1.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三要素。3.地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典例 1 (2013·重庆文综)下图是 47°N 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读图回答(1)~(3)题。(1)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距海距离 B.地形条件C.局地水域 D.植被分布(2)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C.滑坡 D.洪水(3)材料所示地区河流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A.含沙量高 B.流程较短C.春、夏汛明显 D.冰川补给为主答案 (1)B (2)B (3)C解析 第(1)题,读题干和图形信息可知,甲地位于 47°N,127°E~129°E 之间,为我国小兴安岭,地势较高,夏季风(东南风)受其抬升,降水较多;乙地位于 47°N,133°E~135°E 之间,为我国三江平原,地势低平,且其东侧是丘陵地形,乙地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于甲地,因此造成甲地降水多于乙地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B 项正确。第(2)题,乙地(三江平原)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越冬,病虫害少,A 项错误;地势平缓,不会发生滑坡灾害,C 项错误;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易产生渍涝,但一般不会产生洪水,D 项错误;春季常有寒潮侵袭,带来大风降温天气,给农作物带来冻害,B 项正确。第(3)题,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A 项错误;地域广阔,黑龙江、松花江流程较长,B 项错误;东北地区无冰川分布,D 项错误;春季(4~5 月份)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7~8 月份)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夏汛,C 项正确。1. 经纬网的判读(1)侧视图中,根据经纬度的递变规律进行判断:度数往北增大为北纬,往南增大为南纬,往东增大为东经,往西增大为西经。要尤其注意 180°经线东西两侧的经度。(2)极地俯视图中极点的判读方法① 字标法:在极地中心处标注“南”或“S”为南极,标注“北”或“N”为北极。② 自转方向法:极地俯视图若画有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可以根据“北逆南顺”判定。③ 经度递变法:根据东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沿地球自转方向减小的规律,画出地球自转方向,从而判断南北极。④ 海陆轮廓法:极点处为陆地判定为南极,极点处为海洋则为北极。2. 经纬网的应用定位置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