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用)2014 高考地理二轮 考前三个月 第 1 部分 专题 4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联系学案【考纲点击】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 区域经济发展典例 1 (2013·安徽文综)下图为陕西省主要苹果基地分布图。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陕北高原南部过去以种粮为主,产量低。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目前该地区苹果产量、浓缩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1)指出该地区过去种粮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2)简述该地区种植苹果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其效益。(3)针对果业发展中的问题,试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设计解决方案。(提示:可用示意图表达)答案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日照时间长 ,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有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果渣、粪便等入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生活能源,解决燃料短缺问题;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方案二(示意图表达):方案设计可用示意图、文字等方式表达,只要能针对实际问题、体现循环经济思想、具有可行性均可。解析 第(1)题,陕北高原属黄土高原的一部分,水土流失严重,过去种粮必然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使得肥力下降,土地退化,同时加剧该地的干旱状况,造成水资源短缺,使生态环境恶化。第(2)题,分析该地种植苹果的自然条件应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四个方面去分析。结合陕北高原的区域特征分析其优势条件,如塬面宽阔;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河流作灌溉水源等。第(3)题,本题针对果业的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结合农村生活用能短缺问题,以循环经济的理念,从果草—畜牧—沼气—果草这一思路去分析,既能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燃料、饲料、肥料之间的矛盾,又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