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最新考纲]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纲解读]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其成因。(重难点)3.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和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思维导图]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2.读下图,回忆下列问题。(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①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②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 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④ 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⑤ 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3)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地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在此过程中产生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如下所示:要素相互作用气候大气中的热量、水分主要来自地面,下垫面状况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及运动特征;绿色植物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的作用水文各种水体之间以及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存在水分的交换;水文是各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综合表现地貌由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受河流、风、波浪、冰川等影响生物受光、热、水、土等因素的制约,如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