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问题 ?更新时间:2014 年 05 月 21 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时事评论背景: 5 月 20 日是“全国学生营养日”。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国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使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改善。但是这个“营养餐”不仅是3 元钱那么简单,其背后还面临食堂建设、工人工资、运输费用等多项群众“看不见”的开支,让不少地方政府感觉“力不从心”。同时,食品安全、资金安全保障机制、监督体系等建设也都亟待加强。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食堂设施简陋,工勤人员待遇低留不住 “营养餐”运行初期,全国不少地区接连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为保证食品安全,贵州省两年来探索了统一由学校食堂供餐的模式,有效减少了食品安全事件。教育部要求,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区学校原则上应由学校食堂供应正餐。 但学校食堂建设、工勤人员工资等配套设施、政策成为各地政府的一大难题。目前,广西、贵州等地尚存在一定食堂缺口。贵州仍有不少农村学校使用教室改建的食堂或简易小伙房。在许多农村学校,食堂面积太小,学生只能将饭菜端到教室就餐。农村电压不稳,不少学校没有配备发电机,突如其来的停电有可能导致学生停餐。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试点县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县,各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工资等由县级财政承担,确实加剧了地方财政负担。”据统计,目前贵州各县按照就餐学生不低于1∶100 的比例,基本配齐了学校食堂工勤人员,全省县级财政为此投入的资金总量约 6 亿元。贵州省威宁县教育局机关党委书记蔡朝友说,县财政为每名工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