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简表历程时间原因表现影响产生19 世纪60、70 年代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主要企业;地区分布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早期维新派形成初步发展19 世纪末(甲午战后)帝国主义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投资额度;数量;规模;地区分布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领导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进 20 世纪初 辛亥革命的推投资数资产阶级激一步发展(一战期间)动;民国政府的政策;人民反帝斗争;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实业家的爱国热忱额;数量;行业(面粉和纺织发展最快);地区分布也扩大了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革命较快发展1927-1936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工业部门增多;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较快民族资产阶级幻想的“中间道路”最终破产,从此与中共联手,走上反对“三座大山”,联合日益萎1937-1945 日本帝国主义的摧毁和吞并;国 民 政 府 的统制,官僚资本沦陷区民族工业被摧毁或被缩的挤压吞并;国统区官僚资本膨胀,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建立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中国的光明道路陷于绝境1945-1949美国的经济掠夺;官僚资本的挤压;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美国商品占领中国市场;民族工业纷纷倒闭;人民生活水深火热新的春天1949-1952 合理调整工商业,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工业得到恢复结果:1953 年-1956 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公私合营”,全部被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和发展,并与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生联系 (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产销关系)经济,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实业救国”思潮① 产生和发展:19 世纪末期,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而产生,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在 20 世纪初与“民主共和”一起成为当时两大社会思潮。② 思想内容:把振兴实业看作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倡导“实业救国”。③ 实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④ 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主义的进步意义。在“实业救国”的思潮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为中国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