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化是否合理摘要: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在解释人体结构和疾病上的无能为力。为了能够总结和发展。中医借助了神灵等超自然力量。在中医理论建立和完善的时候,这些超自然力量恰恰在人们的意识形态中占据着统治地位。这样一来,中医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或者说是迷信的色彩。中医现代化的任务显然不能简单归结为科学化,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改造中医。中医现代化目前最迫切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中医的迷信外衣脱下来,尽可能地作出非超自然的解释,实在作不出非超自然的解释也不要勉强。 中医现代化的另外一个迫切任务就是总结中医治疗经验,能够切切实实地治病救人。中西医主张的恰恰是完全确定性,也就是可以从人体的组成完全可以确定人体疾病的根源,因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治疗。中医则主张需要从人体的全局认识疾病,而且采取的治疗措施不仅仅因病而异,还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若中医结合西医就是更好的选择所谓西医,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一般所说的西医,实际上是指近代和现代医学,在过去的中国被称为新医,与旧医(中医)相对立。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医学开始了由经验医学向实验医学的转变。1543 年,维萨里发表 西医解剖学研究。关于中药的知识:《人体构造论》,建立了人体解剖学。这既表明一门古老的学科在新的水平上复活,又标志着医学新征途的开始。17 世纪实验、量度的应用,使生命科学开始步入科学轨道,其标志是哈维发现血液循环。随着实验的兴起,出现了许多科学仪器,显微镜就是其中之一,显微镜把人们带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18 世纪莫干尼把对疾病的认识由症状推到了器官,建立了病理解剖学,为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原因开辟了道路,此外,牛痘接种的发明,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的一些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 到了 19 世纪中叶,德国病理学家微尔啸(Virchow)倡导细胞病理学,将疾病的原因解释为细胞形式和构造的改变。细胞病理学确认了疾病的微细物质基础,充实和发展了形态病理学,开辟了病理学的新阶段。19 世纪下半叶巴斯德证明发酵及传染病都是微生物引起的,德国人科赫(Koch R.)发现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及炭疽杆菌等,并改进了培养细菌的方法和细菌染色方法,大多数主要致病菌在此时期内先后发现。巴斯德还用减弱微生物毒力的方法首先进行疫苗的研究,从而创立经典免疫学,以后,在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