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综合思维)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地理实践力)3.结合黄土高原案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树立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人地协调观)1.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地理环境要素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频度低,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2.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综合题。[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知识。1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常常被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生物。3.图中 A、B、C、D 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貌过程的是 C,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A,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起净化作用的是 B,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D。4.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5.黄河含沙量大,主要是因为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由于暴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关系(1)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的“一发”是指植被。(2)若该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①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② 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 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④ 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⑤ 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2.图示反映的问题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其表现是什么?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环境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例 1】 (2017·全国卷Ⅲ,7~9)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