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行性讨论报告稻田恶性杂草综合除草项目一、项目必要性分析1、项目讨论开发的目的意义方正县地处松花江中游南岸,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北段西麓,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县份,全省优质水稻的重点产区,全国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发源地,也是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境内无任何化工、冶炼污染源,森林覆盖率 79%,空气清新,地净水清,拥有进展优质稻米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县内农民的水稻种植水平居全国前列。近些年来,我地区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水田恶性杂草普查或调查,恶性杂草分布、变化情况不清;我县水田化学除草历史长,大面积使用化学成分单一的除草剂,对水田杂草群落的杀灭作用不均衡,导致我地区水稻插秧田杂草的主要群落发生一定的变化,次要杂草和恶性杂草如稻李氏禾、匍茎剪谷颖、眼子菜、雨久花、萤阑等危害日益加重,但可有效防治次要杂草和恶性杂草的除草剂种类极少,防治难度加大,难以制定行之有效的杂草综合防除方案,水田除草带有很大的临时性、盲目性,造成技术人员指导防治时无“章”可循,农民进行防治时也无“章”可循,难于对症下药,难于适时防治,难于保证防治效果,除草剂药害、药效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增加了除草成本,还污染水田的生态环境。这些恶性杂草迅速在水田漫延成为独自强势群落,严重威胁到水稻生产的稳定和进展,如稻李氏禾由于其危害重,防治难,使农民被迫弃耕搬迁,又被稻农称为“搬家草”。目前这些恶性杂草在我县发生呈迅速上升趋势,虽经过多方面防治努力,但面积仍在逐渐扩大,已构成对水稻生产的严重威胁,必须专项治理。今年国家的政策性鼓舞和粮价理性回升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直补、免农业税我县农民得到了 0.25 亿多元,有力地调动了宽阔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农民将补贴的 80%投入生产,使全县生产投入超过了 0.20 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去年增加 8%。我县农作物实际播种面积创历史新高,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 50 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实行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 50%,但由于水田杂草危害,尤其是恶性杂草危害,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达到了 500 万公斤,价值850 万元。该项目的目的在于明确我地区水田杂草种群分布、发生特点,尤其是恶性杂草的发生危害规律,从而确定我县水田综合除草的最佳方案;讨论我地区水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筛选可经济、安全、有效控制我市杂草群落的防治药剂,从根本上控制恶性杂草的传播、蔓延和危害,降低防治成本,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