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沈阳市青松中学的历史老师陈硕,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 10 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说教材 2.说教法 3.说学法 4.说学情 5.说教学过程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课教材地位举足轻重,它上起《工业革命》下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进展》并与必修一的《鸦片战争》相连。全课内容分为三目:“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和“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进展”。主要分析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侵华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有经济结构的变动,必定会引起政治、阶级关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一系列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近代的经济现象,体验中国的近代化,从而更好的融入现代化建设中去。所以本课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① 经济结构的变化 ②洋务运动的兴起与进展;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进展。处理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图片、文字、等材料情境,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及洋务运动出现的原因、表现,然后从开启中国近代化的角度引入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史实。 难点: ① 对洋务运动作用的评价;②民族工业的特点;处理方法:评价洋务运动前先通过回到历史现场的形式和通过视频资料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探究得出结论。然后通过多媒体图片形象直观,引导学生总结出民族工业特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分析,同时考虑到了高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进展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进展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老师引导学生为主导,共同探究问题。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现在民族工业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使自身的进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育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二、说教法 1、问题探究法: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情景教学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动机; 3、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其目的在于将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与本课教学内容相结合,从而突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三、说学法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亮、参加意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