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制度 1 目的为了公司长治久安、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制定本制度。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装置、设备、设施、贮存、运输的风险评价与监控;适用于公司的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包括新改扩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拆除、报废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以及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管理。3 职责3.1 总经理组织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3.2 主管安全工作的公司副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领导工作,组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3.3 安全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的评价工作,负责公司各分厂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结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3.4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低风险即等级判定为较大风险以下(不包括较大风险)各级风险的风险分析、记录、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3.5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加风险评价工作,提供相关资料,要求从业人员积极参加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3.6 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初期,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从业人员风险评价可与技能考核相结合。3.7 非本部门施工单位人员到分厂从事某项工作时,风险评价和控制以施工单位为主、分厂为辅一起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人员签字也应包括两部分人员。审核审定由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负责。3.8 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门作业(如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管理部门和外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总。4 控制程序4.1 风险的分级管理4.1.1 风险评价根据《风险评价准则》进行分级。4.1.2 各部门负责对所辖范围内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4.1.3 作业风险。重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经安全部复检签字后,报公司领导终审批准;较大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初审签字后,报安全部终审批准;较大以下风险、可接受风险和可忽略风险作业由所在部门负责人终审批准。4.1.4 岗位(装置、部位等)风险。重大风险和较大风险所在的岗位(装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门作为重点部位和关键装置根据《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