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定义、患病率和主要危险因素(全文)1961 年 Poidevin 首次将剖宫产切瘢痕引起的肌层缺损描述为子宫肌层 楔形缺损,这种缺损也称为峡部膨出(isthmocele)、龛(niche)、憩 室(diverticulum)或囊袋(pouch)。由于名称的多样性,这个缺损在 国际上被称为“sthmocele”,(编者按:国内称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 室”,简称“剖宫产瘢痕憩室”)它能更好地描述这一解剖缺陷。剖宫产瘢痕憩室,被定义为子宫下段肌层内的低回声区,这反映了既往剖 宫产子宫切瘢痕部位子宫肌层的中断。剖宫产瘢痕憩室为切瘢痕部位 至少深约 2.0 mm 的无回声缺损(图 1)。假如子宫残余肌层厚度(MTR ) 与邻近缺损的子宫肌层厚度(MTA )之比<0.50,则定义为巨大缺损(图 1 )。Bij de Vaate 等将剖宫产瘢痕憩室定义为剖宫产切处深度至少为 1 mm 的无回声区。剖宫产瘢痕憩室可以无症状。但是,多数情况下会导致一些 妇科症状,如异常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图 2 勾画出了经阴道超声检查显示剖宫产瘢痕憩室的不同形态,可分为三 角形、半圆、矩形、圆形、水滴状和囊肿。本文的目的是对现有文献进行一个概括性的综述,描述这一疾病的各个方 面,深化分析其危险因素,诊断和外科治疗。患病率剖宫产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然而,近几十年来,在大多数发达国家, 这一比例急剧上升,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来自 150 个国家的最新 数据显示,剖宫产率为 6%~27.2% 。世界卫生组织(WHO )指出剖宫产的最佳比率是 15%左右。剖宫产切 一般愈合后无后遗症,但总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的增加,术后子宫切缺损或剖宫产瘢痕憩室的远 期患病率也逐渐上升。此外,6%的异位妊娠患者中至少有一次剖宫产史。 无论如何,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发生率与既往剖宫产的次数有关。估量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发病率为:1/1688 例妊娠中1/30 普通产科人1/20 例既往剖宫产(Gonz alez N., J MinInvGynecol; 2025)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患病率很难量化,据报道有剖宫产史的患者患病率为 56%~84% 。剖宫产术后 6〜12 个月用子宫声学造影(SHG )进行检查可 观察到剖宫产瘢痕憩室。患病率因检测方法、定义剖宫产瘢痕憩室的标准和讨论人群而异。经阴道 超声检查患病率为 24%~70%,子宫声学造影(SHG )检查患病率为56%~84% 。与剖宫产瘢痕憩室发病率相关的不同危险因素也已经有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