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AHA Guidelines forCPR and ECC 一直以来,在 CPR 过程中,更多关注的是心脏按压、除颤、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甚至心跳骤停的判断等,而对CPR 过程中的通气缺乏重视。 其实,在 CPR 过程中,通气的方式、频率以及通气量等对 CPR 的影响是很大的,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尽管有 CPR 教材、指南等,依然随意进行通气治疗,不讲究通气的方式、时机、时间等。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传统的复苏过程中的通气方法是有害的甚至是致命的。 研究表明,通气时产生的平均胸腔内压力与冠脉灌注压和心搏骤停后的存活率是成明显的反比。 问题?• CPR 过程中是否需要通气?• 通气的时机和方式? 无通气 尽管通气存在有害影响,但现有的科学不能支持在心肺复苏中为了胸部按压而放弃通气。 有研究发现,心肺复苏采用仅胸部按压方式与采用胸部按压联合呼吸复苏的效果一样。 包括其氧合的改善、血流动力学、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存活率等。 Dorph 等尝试制作更加符合人类心肺复苏生理的动物模型 研究者用了闭塞的呼吸道,使呼吸道塌陷,通过胸部按压来阻止被动吸入气流。在猪动物模型中,比较仅用胸部按压的心肺复苏与胸部按压:通气为 302﹕的心肺复苏后的酸碱平衡和自主循环恢复。 在胸部按压:通气为 302﹕的心肺复苏中,动脉血氧含量维持正常的 2/3 。在仅用胸部按压的心肺复苏的1.5-2min 内,动脉血饱和度下降,动静脉血氧无差异。通气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短于无通气组。 表明:呼吸道闭塞的心脏停搏(人类心脏停博常见情况),肺通气是很重要的。 在心脏停搏的某些情况下,通气是必需的。问题的关键不是心肺复苏中是否需要通气,而是怎样使肺泡通气下肺血流相适应,即通气 / 血流比值。 临床上常见的情况是,在心肺复苏中血流量减少的肺血管床过度通气,相对低的血流量使通气 / 血流不相适应。尽管已经明确了最佳通气 / 血流比值,但它随许多因素而改变,如心肺复苏质量、心脏停搏的类型(窒息性、心律失常性),以及心肺复苏开始的时间。 CPR 期间通气的目的• 维持适合的氧合• 体内 CO2的清除 心跳骤停时的机体组织氧供和氧合状况?• 室颤型的心跳停搏的最初几分钟,血中的氧含量尚保持一定的水平• 组织的氧供更多取决于血流量,而不是动脉血氧含量• 心跳停搏后和 CPR 期间,血流灌注量明显减少,维持正常通气 / 血流比值所需的分钟通气量较低 • 正常状况下: 8~10ml/kg 可以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