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 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与对策(1)、前言风险管理是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其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又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求,已经深化员工心中,其系统化、标准化的目标管理模式正体现在企业各层次、各种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活动当中,并且已经发挥出巨大的管理优势,很多企业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取得明显绩效。但是,风险管理同其他新型管理模式一样,在推行过程当中,存在被员工认知、接受和掌握的过程及与企业原有安全管理模式共存、融合和取代的过程。因此在风险管理中,不可避开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认真分析,找出对策,从而加速风险管理的推动力度、深度和广度,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我们根据实践体会,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2)、过程分析 2025 年,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开始在装置开停工过程、检(维)修作业中实施风险管理,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实现“零事故”管理目标。石化公司 HSE 管理体系试运转以来,风险管理范围拓宽,凡实行了风险管理的作业、活动或过程,均实现风险有效控制。但是从风险管理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三个过程认真分析,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 危害辨识过程依据危险、危害因素分类和危害种类的有关标准,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时态、状态,查找、分析具体作业、活动或过程当中的危害因素,预测可能发生的危害,这是危害辨识的总体要求。简单的具体作业活动,如高处作业、焊接作业等,其危害因素数量少,比较直观,潜在的危害易于预测;对于复杂系统的作业过程,如机组联动试车、投料试车等,其危害因素多,预测产生的危害有一定难度,这就产生了如何合理确定评价对象的问题。在实际选取中,一些基层评价人员感到不容易把握,确定的评价单元往往比较粗,则危害因素查找不能满足充分性要求。危害因素一般具备“六种表现”形式,体现在生产设备、设施情况、生产过程、机电仪自控性能、物料的特性、作业环境、员工身心健康情况和行为等方面,要求评价人要基本具备丰富的、多种专业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个别专业人员参加,识别出的危害因素不能满足系统化要求。对评价对象“过去、现在、未来”时态的考虑,遵循了预测危害发生的类推原理,通过认真分析总结过去事故的发生的原因,立足现在,分析作业活动、工艺过程、设备运转、物料危险、危害特性以及人员素养等情况,预测活动或过程当中将来可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