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演练真题领悟考向1.(2014·海南单科,9)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鱼生存所必需的,A项正确;鱼呼吸产生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B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项错误;长期黑暗条件下,植物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鱼会因供氧不足而死亡,D项正确。答案C2.(2013·上海卷,18)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样性,这说明()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解析大熊猫就是一个物种。题意不能体现蛋白质的功能,也反映不出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由于遗传多样性较低,才使蛋白质差异小。答案B3.(2013·江苏单科,24改编)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3次重复,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秸秆还田后焚烧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B.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C.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D.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解析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土壤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由题图可知,土埋后秸秆残留量最少,A错误。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B正确。如果处理时间提前30天,处理时间段内温度高,微生物分解有机物速度快,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下降趋势,C错误。从图中看出,堆放处理的比水泡处理的秸秆残留最多,说明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低于厌氧性微生物,D错误。答案B4.(2012·江苏单科,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小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新物种产生需要较长时间,故C正确;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答案ACD5.(2015·广东理综,26)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值5.8(对照)4.03.02.0桃树2.20(100)2.19(99.55)2.13(96.82)1.83(83.18)腊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07(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________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________色,酸雨中的SO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________,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类囊体膜黄绿ATP、[H]、O2C3的还原(2)加大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3)抵抗力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6.(2013·全国卷)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