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西方史学理论:历史与人》研读笔记

《西方史学理论:历史与人》研读笔记_第1页
1/6
《西方史学理论:历史与人》研读笔记_第2页
2/6
《西方史学理论:历史与人》研读笔记_第3页
3/6
11 月 18-20 日《西方史学理论》研读笔记《西方史学理论》第五章:历史与人 当代西方历史理论是十分丰富的。 一、历史与哲学 历史与哲学的关系可以说始终是历史理论中的一个中心问题。这里所说的哲学是指一种哲理探讨和哲理追求。历史讨论离不开哲学,它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而且需要追求一种哲理的表达。 用抽象的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历史讨论似乎没有什么问题,然而要在具体的历史叙述中体现,表达抽象的哲理就显得很困难了。而历史讨论最终所要做的恰恰是后者,即通过具体的历史来表达并帮助人们理解历史中所包含的普遍或一般的哲理。这是历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最令人困扰的问题。 历史讨论中的这一逻辑困难在传统的叙事性历史中并不突出。也正因传统史学只是用范例来说话,它遭到了哲学家的轻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把历史同诗加以比较。他说,历史与诗的差别在于,前者叙述已发生的事,后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前者叙述只涉及个别的事件,而后者的描述则带有普遍性。他的结论是写诗这种活动比哲学更富于哲学意味,更有价值。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看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看法,以及对历史学家的看法。同样,从思辨的历史哲学的角度来解释历史,这个逻辑困难也不严重。黑格尔就声称只有哲学思辨才能透过历史表面的喧嚣去抓住历史的本质。哲学家们从哲学观点出发来解释历史常能轻而易举地避开历史讨论中的那个逻辑困难;然而,这些哲人们常常忘记了,他们用以解释历史的哲学观点,恰恰是应该首先从历史中抽绎出来的。否则,他就必定会违反历史意识。历史意识中最重要的是历史进展的内在性,或者说,历史的自律性。历史的目的就在历史自身,就在它的每时每刻,正像生活的目的就在于生活本身一样。兰克:“每一个时代都是直接面对上帝的”。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中看到无所不在的上帝。理解人类事务有两条途径,具体知识的途径和抽象知识的途径,此外别无他途。历史科学要求在历史本身中找到它的完整的意义和价值。历史讨论的理想目标就是在每一具体、个别的历史中去体现普遍、一般和永恒,体现无所不在的上帝。二十世纪的现实,要求历史的不是提供个别道德或政治范例,也不是说明和论证进步与进展,而是解释现实整体的深刻变动。这就要求历史学家拓宽视野、深化认识,从更为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它使得历史和哲学的关系问题更为重要和突出起来。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历史著作正是听从了时代的这种呼唤的产物,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西方史学理论:历史与人》研读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